目錄 1 九尾狐 2 千古傳說 3 歷世演化 4 身世探秘 5 狐蹤魅影 6 幽幻傳說
九尾狐 九尾妖狐古代東亞神話傳說中的奇獸。古典傳說中,九尾狐乃四腳怪獸,通體上下長有火紅色的絨毛。善變化,蛊惑。性喜吃人,常用其嬰兒哭泣聲引人來探也。九尾狐出,乃世間將有大亂之象。
中文學名: 九尾妖狐 拉丁學名: Nine-tailed Fox 界: 病毒界 族: 妖魔 分布區域: 中國,朝鮮半島,日本 出處: 《山海經》 化身: 妲己,玉藻前
http://blog.sina.com.cn/myan 新浪博客:目錄
千古傳說 傳說內容 《山海經》 《魏書》歷世演化 《山海經》 從《千字文》到《封神榜》 北宋 《武王伐纣書》、《封神演義》 其它記載身世探秘 印度教 日本真言密教 耆那教 其他說法 關於日本狐仙狐蹤魅影 幽幻傳說 狐蹤處處 遊戲裡的九尾狐 漫畫中的九尾狐 動畫中的九尾狐
九尾狐 - 生物界原型
千古傳說傳說內容 在上古有一個夏族大禹娶塗山族女子的神話,此中牽涉一個神秘物象,便是九尾白狐。 據東漢趙晔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和《藝文類聚》卷九九所引《呂氏春秋》佚文記載,大禹來到塗山--據考在今河南嵩縣,遇見一隻九尾白狐,並聽見塗山人唱歌,說 “綏綏白狐,龐龐九尾”,如果你在這裡 “成家成室”,就會子孫昌盛,於是大禹便娶了塗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嬌。由於神話記載得很晚,明顯加進後世思想文化觀念,如果恢復其本來面貌,便是大禹在塗山娶了九尾白狐做妻子。這個人獸婚配神話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意義,乃是塗山氏是一個以九尾狐為圖騰物的部族,九尾白狐被塗山氏當作自己的祖先。由於九尾狐有這麼一件很風光的事情,所以後代的狐狸精們總喜歡驕傲地說自己是塗山後裔,炫耀血統的高貴。 上古神話演義中有一段: 過了黑齒國,就到青丘國。那些人民食五穀,衣絲帛,大概與中國無異。但發現一種異獸,是九尾之狐。據土人說,這狐出現,是太平之瑞,王者之恩德及於禽獸,則九尾狐現,從前曾經現過,後來有幾十年不現了。現在又復出現,想見中國有聖人,天下將太平之兆。文命聽了,想起塗山佳偶,不禁動離家之嘆。然而公事為重,不能顧私,好在大功之成已在指顧間,心下乃覺稍慰。在此九尾狐的出世被稱為祥瑞之兆。 漢代盛行符命思想,於是本為圖騰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為祥瑞的神秘象徵符號。 漢時石刻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並刻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 歷史上東夷人的崇拜狐仙。根據 < 山海經海外東經地望考證 > 一文,青丘國,黑齒國,十日國都在東夷人的日照臨沂一帶。商人喜歡九尾狐,豎亥為商人祖先,也曾在此居住。 《山海經》 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 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狸是兩種動物,只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氣,狸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乃是一個能 “食人” 的妖獸。到後來的漢代石刻画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則象徵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食人” 之傳漸隱,“為瑞” 之說漸漸出現。但同樣是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解狐為 “祆獸也,鬼所乘之”。可見,狐有靈氣(妖氣),在數千年前,已是公認。再到後來的唐宋時期,狐已經被人設廟參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張鷟《朝野佥載》說:“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 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 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豐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時出現的(《封神演義》),而《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舉不勝舉。“妖媚”、“邪氣”、“仙靈”、“神秘”、“狡猾”,可以說是中國人想到 “狐” 後最明顯的感覺。 《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蛊。” 郭璞注《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則云:“太平則出而為瑞”,又為祯祥之物。漢趙晔《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云:“禹三十未娶,恐時之暮,失其制度,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九尾白狐,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證也。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于兹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 此即郭注所謂 “為瑞” 之意。考漢代石刻画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並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象徵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封禪篇》),亦禹娶塗山神話之遺意。“食人” 之說漸隱,“為瑞” 之說終張。又六朝時人李邏注《千字文》“周伐殷湯”,說妲己為九尾狐。《封神演義》也以妲己為九尾狐精,當源於此。 《魏書》 《魏書・志第十八・靈征八下》當中記載道,在各地現身的異獸裡,狐狸佔據了很大篇幅,這是某種瑞祥的徵象麼?似乎有些讓人不解。在白狐、黑狐、五色狗的交錯身影裡,僅從 “肅宗正光二年三月” 開始,計有:“南青州獻白狐二;三年六月,平陽郡獻白狐;八月,光州獻九尾狐;四年五月,平陽郡獻白狐;孝靜天平四年四月,西兗州獻白狐;七月,光州獻九尾狐” 等等記載。到了元象元年四月以後,九尾狐好似集體行動一樣,突然密集地從人們的視線裡穿行:“光州獻九尾狐;二年二月,光州獻九尾狐;興和三年五月,司州獻九尾狐。” 這麼多 “獻寶” 的案例,動機不外乎是以此來佐證皇恩浩蕩並獲得宮廷的賞賜,九尾狐不幸再一次成為了體制的晴雨表。對此,還是北周皇帝睿智一些。《北史・周本紀下第十》記載道:甲子,鄭州獻九尾狐,皮肉燒盡,骨體猶具。帝曰:“瑞應之來,必昭有德。若使五品時序,州海和平,家識孝慈,乃能致此。今無其時,恐非實錄。” 乃令焚之。 按照正史的深意,這一個案進一步反映了皇帝的實事求是作風。只是,焚燒之後的九尾狐,屍骨不存,但媚術已然深入人心了,因為 “秉筆直書” 的史官,這一條記載必然令龍顏大悅。看來,即使仙道、床榻秘術,也沒能逃脫宮廷的密切關注啊。 歷世演化《山海經》 九尾狐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現在原始宗教的圖騰信仰中。《山海經》就記有青丘九尾狐。解讀這些古老記載,九尾狐其實是位於東方或南方的青丘這個地方原始部族的圖騰物,《山海經》說它 “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脅敵人、保護本部族安全方面具有神性。又說 “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氣的侵害,這顯然是與九尾狐圖騰信仰相關的原始巫術,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從《千字文》到《封神榜》 九尾狐象徵子孫繁息,亦禹娶於塗山氏之女的遺意。後世反其意,以 “食人” 之九尾狐為妖,六朝時李邏注《千字文》“周伐殷湯”,已謂妲己為九尾狐,明人小說《封神榜》則更發揮其說,因而乃成為妖媚工謗的女子主詈稱。 在中國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也是發生在漢代,就是被妖精化,在 “物老為怪” 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狐狸不比龍鳳麒麟,是很難保住它的神聖地位的。儘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經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經,不免胡作非為,就像沒成正果之前的孫猴子一樣。不過在唐代人的觀念裡,最厲害的天狐 —— 九尾天狐卻仍保持著正派風範。可惜九尾狐的光榮史終究是要結束的,只不過因為它神通最大比別的狐結束得晚一些,也正因為它神通最大,當它被妖精化後也就成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北宋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況《儒林公議》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詐,善於 “媚惑” 皇帝,所以 “時人目為九尾狐”,可見九尾狐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是什么瑞狐、神狐,變成壞東西。而也在這個時期,中國遠古史上一個著名女人被說成是九尾狐,而且傳到日本,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宋趙令畴《侯鮭錄》卷八:“錢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號曰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繼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寫的《狐媚記》,其中說 “殷之妲己為九尾狐”。《狐媚記》記日本康和三年(1101 年)事,相當於宋徽宗時期,可見在此前中國已經有這種說法了。其實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經把 “能喪人家覆人國” 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當九尾狐變成妖精時,妲己這個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國喪身的王妃被說成是九尾狐精,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說是超級狐妖的完美結合。在小說中的描寫,則是由元代講史話本《武王伐纣書》開了頭,再由明代長篇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廣而大之。 在《武王伐纣書》中,吸盡妲己魂魄元氣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為妲己的是隻 “九尾金毛狐子”。妲己的結局是在武王克殷後被姜太公用降妖鏡逼住現出原形,然後把她裝進袋子用木碓捣死。之所以費了這麼多周折,原來是因為行刑的刽子手讓她那 “千妖百媚妖眼” 撩撥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義》在《武王伐纣書》基礎上對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發揮,寫了她做的許多壞事。相反商纣王 “才兼文武” 並不那麼壞,而且外有忠臣良將,內有賢后淑妃,本來江山穩固得很,都是這個千年九尾狐狸精帶著九頭雉雞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 “真性”。有趣的是妲己被斬時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寫,比《武王伐纣書》更為生動細致。小說極力渲染她如何如何 “嬌滴滴” 地把行刑軍士迷得 “軟痴痴攤作一堆”,最後還是姜子牙用寶貝葫蘆取了她的首級。《封神演義》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來關於淫婦型狐妖媚人的觀念推向極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觀念推向極致,也把女色禁忌觀念和 “從來女色多亡國” 的女禍觀念推向極致。 其它記載 《山海經》記載九尾狐有食人的特性,那麼它不能定義為靈獸,靈獸只有人食它的份,它是不食人的,也有學者認為,九尾狐能食人只能說明它能威脅敵人,這恰能體現保護神的特性,再結合後來的衍生出來的故事,九尾狐實際上是渴望人類生活的,白狐若想幻化為人,要經歷千年的修行,傳說狐狸修行一百年才多出一個尾巴,修行千年才長出九尾來,而只有九尾才能幻化為人類。正是由於東夷人對狐仙的特殊感情,才成就了 < 聊齋 > 的獨特成就和蒲松齡的極大成功。 此後還有一些小說寫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說《狐狸緣》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後被呂洞賓收服,割掉她八條尾巴。晚清小說《九尾狐》不是寫狐妖而是寫妓女 —— 妓女胡寶玉綽號九尾狐。小說說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尋常之狐尤為厲害”,所以拿來比胡寶玉這 “一個極淫蕩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體的觀念,妓就是狐,最壞的妓當然是九尾狐。 從九尾狐塗山女到九尾狐妲己,九尾狐的神聖和光榮徹底喪失了,九尾狐成為最淫最媚最壞的女人的象徵。當《金瓶梅》中西門慶的大老婆吳月娘罵小老婆潘金蓮是 “九條尾的狐狸精” 時,你會知道這是多麼刻毒的咒骂了。
狐蹤魅影 九尾狐在仙界是極稀罕的種族,很少過群居生活,喜好隱蔽於山谷,一般分散在仙界各層,許多人終其一生甚至連妖狐的面也未曾見著。盛傳妖狐具絕世之容姿,蓋世之智能,而妖狐的皮毛更是珍品中的极品,其中享譽最高的又屬九尾狐狸。只出沒於高山嚴寒地帶,一般小妖狐誕下一百年後既可化為人形,無一不是絕貌傾城。九尾狐的皮毛為淡若無色的淡白,眼瞳為血的深紅,銀白色的九尾狐,皮毛如月華般清濯明淨的銀色,皎潔出塵。 九尾狐出沒時有一個特徵,是會有沙沙聲,像是雞毛撢子擦過紫檀木桌面的聲音。因為狐狸練成人形,最難修煉的,就是狐狸尾巴!尾巴有九條,既顯示了它狐媚的深厚功底,又暗示了它向人類借助陽氣時的困難,因為尾巴的繁複很容易使其露出馬腳。因此,其尾巴的構造恰恰符合古文化的辯證法:能力越高,麻煩就越多。 在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都有關於九尾狐的傳說。相傳當狐狸精的尾巴是儲存靈氣的地方,當狐狸精吸收了足夠的靈氣,尾巴就會一分為二,到最終裂變成為九條尾巴。當狐狸精擁有九條尾巴之後,就會有不死之身。 九尾狐要想變成人,需要吃掉 100 個人類肝臟。有個傳說,當九尾狐為了第 100 個肝臟要去誘惑一個男人時,如果那個男人向曾經接受他幫助的動物或是鬼求助,就可以把九尾狐擊敗。 九尾狐每一百年就會有一個尾巴出現。當九條尾巴齊全的時候,再過 100 年,也就是說九尾狐活了 1000 年之後,這個九尾狐就可以變成人。所以,活了 1000 年的九尾狐是已經吃了 100 個男人的肝臟後而變成的美麗女人。當它吃了第 100 個肝臟後,就可以以人的身份活下去。但是故事裡的九尾狐往往在要吃第 100 個肝臟的時候而失敗。 九尾狐的名聲之所以出現道德背反,還是源自它過於漂亮,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固然不是漂亮外貌的罪過,但引導漂亮走向的內在媚術,即使在幻影中也在不懈工作。這種媚術可以脫離皮囊的束縛,像風一樣刺肌砭髓,令人中諶。想想我們見到一個尤物後的感覺吧,她(他)一直活在你的骨頭裡,其狀庶幾近之。 有學者指出,九尾狐可能是赤狐中的華南亞種,因為此狐的尾巴蓬大如九尾,因為可以參照大靈貓的異名 —— 九節狸、小熊貓的異名 —— 九節狼來印證,故而九尾狐可能是九節尾狐的省寫。這種考證在濕氣彌漫的狐狸之路上是毫無必要的,近似用水平儀去校正 “大漠孤煙直” 的真偽。
幽幻傳說 白狐的前世是九尾白狐。
白狐之一夜情緣 ---- 兼論東夷人的狐仙情節 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南 2 公里處的天台山中有一山谷叫女巫谷,谷中流水潺潺,山岩蒼蒼,林木茂密,花香鳥語。在女巫谷的中部有一座積石冢,石上長著厚厚的青苔,鄉人稱之為女巫墓。女巫墓的下方有一斜躺著的岩石,岩石上有甲骨文石刻,經過千百年的風化,更顯得古老蒼桑。甲骨文被翻譯成現代文字如下: 女巫之歌 女巫魂兮,靈游林兮; 守我家兮,老祖屍兮。 萬年睡兮,帝俊生兮; 子炅鸷兮,祖羲和兮。 行人安兮,神賜福兮。 译成今文如下: 我是陰魂未散的女巫,象幽靈在密林中漫步; 守衛著昔日的家園,看護著先祖的屍骨。 我是沉睡萬年的女巫,出生在帝俊的國度; 太昊少昊是我的晚輩,羲和女神是我的祖母。 好心的路人放慢腳步,你會得到神靈的祝福。 在天台山周邊的村莊裡,有著許多有關女巫谷,女巫墓和九尾狐的傳說。更有如下文字記載: <<女巫谷奇遇記>>(東海居士) 惟扶桑山中,曰女巫之谷有女巫之墓,在東海一隅。每每月落星稀之日,雞不鳴狗不叫之時,可聞谷中聲響:時而人聲鼎沸如鬧市;時而勞作之聲不絕於耳;時而八音之樂悠悠;時而歌舞之聲綿綿。鄉人莫敢近者也。有好事者男,于夜深人靜之時往而窺之。遇一年輕女子,披髮長裙,相貌清麗。隨女子拾階而上,但見古木參天,野花遍地;路人衣著簡樸,舉止有禮。谷頂有女子芝蘭之室,曰:神巫雅居。神巫者,氏族部落首領也。遂生情緣。說不盡柔情脈脈,訴不完愛意綿綿,自有族人殷勤服侍。然玉雞一唱東方漸白,女巫戀戀不舍,乃輕歌一曲曰:“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又指天為誓,情定三生方去。男子醒來不見部落與女巫,惟見谷中積石一堆,又見石上詩文,方知是女巫之墓,遂自殉於墓石之下,一點靈犀追隨女巫而去。有道是:問世間究竟情為何物,直教人如此生死相許?乃記。 另一姊妹篇以 “白狐” 为题: << 白狐 >>(東海居士) 惟扶桑山中,曰女巫之谷,有生死輪回之所,在東海一隅。有女巫之魂,或昼啼夜哭,或暗中獨舞。老母責之,巫魂對曰:前世痴男以命相許,欲報不能,已千年矣,痴石猶在,不見痴男,是悲也。老母曰:爾乃九尾白狐轉世,被痴男相救,故有一夜情緣。緣修三世方能同船共渡,情定三生乃得白頭諧老。爾等緣未到,情難續也。巫魂苦求。老母曰:遂爾一願。然痴男已飲忘情水,前情盡棄也,奈何?巫魂曰:但得一聚,心願足矣。是時痴男乃寒窗苦讀一書生,女巫遂化白衣女子前去服侍。備三餐於茅舍,漿衣衫於小溪,磨香墨於書齋,頌詩文於草堂,迎晨曦歌清曲,沐月光而起舞。然書生門第之見,功名心切,全不為子愛意所動。是年大考,書生一舉奪魁,金榜題名。又雙喜臨門,被招為駙馬,擇日完婚。洞房花燭之夜白衣女子不期而至,言前世曾受書生恩惠,願為君獻舞。書生欣然應之。女子深深稽首,禮罷長袖起舞。月光如水,白衣似雪,長髮飄飄,如夢如幻。又歌曰:“幽幽女巫,獨處深谷。痴情男子,夜訪雅居。情定三生,海誓山盟。雄雞一唱,頓作虛無。千年等待,萬年孤獨。今世一聚,奴心已足。衣袂飄飄,只為君舞。今與君訣,靈山卻敘”。舞到深處凄然倒地,化作清風而去。書生大異之,似有所悟然終難記起。有道是:緣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緣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乃記。 後來,白狐的故事在清代蒲松齡的的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成為了我國以狐仙為主角的愛情故事的典範。 九尾狐象徵子孫繁息,亦禹娶於塗山氏之女的遺意。後世反其意,以 “食人” 之九尾狐為妖,六朝時李邏注《千字文》“周伐殷湯”,已謂妲己為九尾狐,明人小說《封神榜》則更發揮其說,因而乃成為妖媚工謗的女子主詈稱。 在中國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也是發生在漢代,就是被妖精化,在 “物老為怪” 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狐狸不比龍鳳麒麟,是很難保住它的神聖地位的。儘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經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經,不免胡作非為,就像沒成正果之前的孫猴子一樣。不過在唐代人的觀念裡,最厲害的天狐 —— 九尾天狐卻仍保持著正派風範。可惜九尾狐的光榮史終究是要結束的,只不過因為它神通最大比別的狐結束得晚一些,也正因為它神通最大,當它被妖精化後也就成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況《儒林公議》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詐,善於 “媚惑” 皇帝,所以 “時人目為九尾狐”,可見九尾狐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是什么瑞狐、神狐,變成壞東西。而也在這個時期,中國遠古史上一個著名女人被說成是九尾狐,而且傳到日本,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宋趙令畴《侯鮭錄》卷八:“錢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號曰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繼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寫的《狐媚記》,其中說 “殷之妲己為九尾狐”。《狐媚記》記日本康和三年(1101 年)事,相當於宋徽宗時期,可見在此前中國已經有這種說法了。其實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經把 “能喪人家覆人國” 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當九尾狐變成妖精時,妲己這個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國喪身的王妃被說成是九尾狐精,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說是超級狐妖的完美結合。在小說中的描寫,則是由元代講史話本《武王伐纣書》開了頭,再由明代長篇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廣而大之。 在《武王伐纣書》中,吸盡妲己魂魄元氣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為妲己的是隻 “九尾金毛狐子”。妲己的結局是在武王克殷後被姜太公用降妖鏡逼住現出原形,然後把她裝進袋子用木碓捣死。之所以費了這麼多周折,原來是因為行刑的刽子手讓她那 “千妖百媚妖眼” 撩撥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義》在《武王伐纣書》基礎上對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發揮,寫了她做的許多壞事。相反商纣王 “才兼文武” 並不那麼壞,而且外有忠臣良將,內有賢后淑妃,本來江山穩固得很,都是這個千年九尾狐狸精帶著九頭雉雞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 “真性”。有趣的是妲己被斬時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寫,比《武王伐纣書》更為生動細致。小說極力渲染她如何如何 “嬌滴滴” 地把行刑軍士迷得 “軟痴痴攤作一堆”,最後還是姜子牙用寶貝葫蘆取了她的首級。《封神演義》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來關於淫婦型狐妖媚人的觀念推向極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觀念推向極致,也把女色禁忌觀念和 “從來女色多亡國” 的女禍觀念推向極致。 其它記載 《山海經》記載九尾狐有食人的特性,那麼它不能定義為靈獸,靈獸只有人食它的份,它是不食人的,也有學者認為,九尾狐能食人只能說明它能威脅敵人,這恰能體現保護神的特性,再結合後來的衍生出來的故事,九尾狐實際上是渴望人類生活的,白狐若想幻化為人,要經歷千年的修行,傳說狐狸修行一百年才多出一個尾巴,修行千年才長出九尾來,而只有九尾才能幻化為人類。正是由於東夷人對狐仙的特殊感情,才成就了 < 聊齋 > 的獨特成就和蒲松齡的極大成功。 此後還有一些小說寫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說《狐狸緣》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後被呂洞賓收服,割掉她八條尾巴。晚清小說《九尾狐》不是寫狐妖而是寫妓女 —— 妓女胡寶玉綽號九尾狐。小說說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尋常之狐尤為厲害”,所以拿來比胡寶玉這 “一個極淫蕩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體的觀念,妓就是狐,最壞的妓當然是九尾狐。 從九尾狐塗山女到九尾狐妲己,九尾狐的神聖和光榮徹底喪失了,九尾狐成為最淫最媚最壞的女人的象徵。當《金瓶梅》中西門慶的大老婆吳月娘罵小老婆潘金蓮是 “九條尾的狐狸精” 時,你會知道這是多麼刻毒的咒骂了。
狐蹤魅影 九尾狐在仙界是極稀罕的種族,很少過群居生活,喜好隱蔽於山谷,一般分散在仙界各層,許多人終其一生甚至連妖狐的面也未曾見著。盛傳妖狐具絕世之容姿,蓋世之智能,而妖狐的皮毛更是珍品中的极品,其中享譽最高的又屬九尾狐狸。只出沒於高山嚴寒地帶,一般小妖狐誕下一百年後既可化為人形,無一不是絕貌傾城。九尾狐的皮毛為淡若無色的淡白,眼瞳為血的深紅,銀白色的九尾狐,皮毛如月華般清濯明淨的銀色,皎潔出塵。 九尾狐出沒時有一個特徵,是會有沙沙聲,像是雞毛撢子擦過紫檀木桌面的聲音。因為狐狸練成人形,最難修煉的,就是狐狸尾巴!尾巴有九條,既顯示了它狐媚的深厚功底,又暗示了它向人類借助陽氣時的困難,因為尾巴的繁複很容易使其露出馬腳。因此,其尾巴的構造恰恰符合古文化的辯證法:能力越高,麻煩就越多。 在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都有關於九尾狐的傳說。相傳當狐狸精的尾巴是儲存靈氣的地方,當狐狸精吸收了足夠的靈氣,尾巴就會一分為二,到最終裂變成為九條尾巴。當狐狸精擁有九條尾巴之後,就會有不死之身。 九尾狐要想變成人,需要吃掉 100 個人類肝臟。有個傳說,當九尾狐為了第 100 個肝臟要去誘惑一個男人時,如果那個男人向曾經接受他幫助的動物或是鬼求助,就可以把九尾狐擊敗。 九尾狐每一百年就會有一個尾巴出現。當九條尾巴齊全的時候,再過 100 年,也就是說九尾狐活了 1000 年之後,這個九尾狐就可以變成人。所以,活了 1000 年的九尾狐是已經吃了 100 個男人的肝臟後而變成的美麗女人。當它吃了第 100 個肝臟後,就可以以人的身份活下去。但是故事裡的九尾狐往往在要吃第 100 個肝臟的時候而失敗。 九尾狐的名聲之所以出現道德背反,還是源自它過於漂亮,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固然不是漂亮外貌的罪過,但引導漂亮走向的內在媚術,即使在幻影中也在不懈工作。這種媚術可以脫離皮囊的束縛,像風一樣刺肌砭髓,令人中諶。想想我們見到一個尤物後的感覺吧,她(他)一直活在你的骨頭裡,其狀庶幾近之。 有學者指出,九尾狐可能是赤狐中的華南亞種,因為此狐的尾巴蓬大如九尾,因為可以參照大靈貓的異名 —— 九節狸、小熊貓的異名 —— 九節狼來印證,故而九尾狐可能是九節尾狐的省寫。這種考證在濕氣彌漫的狐狸之路上是毫無必要的,近似用水平儀去校正 “大漠孤煙直” 的真偽。
幽幻傳說 白狐的前世是九尾白狐。
白狐之一夜情緣 ---- 兼論東夷人的狐仙情節 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南 2 公里處的天台山中有一山谷叫女巫谷,谷中流水潺潺,山岩蒼蒼,林木茂密,花香鳥語。在女巫谷的中部有一座積石冢,石上長著厚厚的青苔,鄉人稱之為女巫墓。女巫墓的下方有一斜躺著的岩石,岩石上有甲骨文石刻,經過千百年的風化,更顯得古老蒼桑。甲骨文被翻譯成現代文字如下: 女巫之歌 女巫魂兮,靈游林兮; 守我家兮,老祖屍兮。 萬年睡兮,帝俊生兮; 子炅鸷兮,祖羲和兮。 行人安兮,神賜福兮。 译成今文如下: 我是陰魂未散的女巫,象幽靈在密林中漫步; 守衛著昔日的家園,看護著先祖的屍骨。 我是沉睡萬年的女巫,出生在帝俊的國度; 太昊少昊是我的晚輩,羲和女神是我的祖母。 好心的路人放慢腳步,你會得到神靈的祝福。 在天台山周邊的村莊裡,有著許多有關女巫谷,女巫墓和九尾狐的傳說。更有如下文字記載: <<女巫谷奇遇記>>(東海居士) 惟扶桑山中,曰女巫之谷有女巫之墓,在東海一隅。每每月落星稀之日,雞不鳴狗不叫之時,可聞谷中聲響:時而人聲鼎沸如鬧市;時而勞作之聲不絕於耳;時而八音之樂悠悠;時而歌舞之聲綿綿。鄉人莫敢近者也。有好事者男,于夜深人靜之時往而窺之。遇一年輕女子,披髮長裙,相貌清麗。隨女子拾階而上,但見古木參天,野花遍地;路人衣著簡樸,舉止有禮。谷頂有女子芝蘭之室,曰:神巫雅居。神巫者,氏族部落首領也。遂生情緣。說不盡柔情脈脈,訴不完愛意綿綿,自有族人殷勤服侍。然玉雞一唱東方漸白,女巫戀戀不舍,乃輕歌一曲曰:“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又指天為誓,情定三生方去。男子醒來不見部落與女巫,惟見谷中積石一堆,又見石上詩文,方知是女巫之墓,遂自殉於墓石之下,一點靈犀追隨女巫而去。有道是:問世間究竟情為何物,直教人如此生死相許?乃記。 另一姊妹篇以 “白狐” 为题: << 白狐 >>(東海居士) 惟扶桑山中,曰女巫之谷,有生死輪回之所,在東海一隅。有女巫之魂,或昼啼夜哭,或暗中獨舞。老母責之,巫魂對曰:前世痴男以命相許,欲報不能,已千年矣,痴石猶在,不見痴男,是悲也。老母曰:爾乃九尾白狐轉世,被痴男相救,故有一夜情緣。緣修三世方能同船共渡,情定三生乃得白頭諧老。爾等緣未到,情難續也。巫魂苦求。老母曰:遂爾一願。然痴男已飲忘情水,前情盡棄也,奈何?巫魂曰:但得一聚,心願足矣。是時痴男乃寒窗苦讀一書生,女巫遂化白衣女子前去服侍。備三餐於茅舍,漿衣衫於小溪,磨香墨於書齋,頌詩文於草堂,迎晨曦歌清曲,沐月光而起舞。然書生門第之見,功名心切,全不為子愛意所動。是年大考,書生一舉奪魁,金榜題名。又雙喜臨門,被招為駙馬,擇日完婚。洞房花燭之夜白衣女子不期而至,言前世曾受書生恩惠,願為君獻舞。書生欣然應之。女子深深稽首,禮罷長袖起舞。月光如水,白衣似雪,長髮飄飄,如夢如幻。又歌曰:“幽幽女巫,獨處深谷。痴情男子,夜訪雅居。情定三生,海誓山盟。雄雞一唱,頓作虛無。千年等待,萬年孤獨。今世一聚,奴心已足。衣袂飄飄,只為君舞。今與君訣,靈山卻敘”。舞到深處凄然倒地,化作清風而去。書生大異之,似有所悟然終難記起。有道是:緣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緣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乃記。 後來,白狐的故事在清代蒲松齡的的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成為了我國以狐仙為主角的愛情故事的典範。 九尾狐象徵子孫繁息,亦禹娶於塗山氏之女的遺意。後世反其意,以 “食人” 之九尾狐為妖,六朝時李邏注《千字文》“周伐殷湯”,已謂妲己為九尾狐,明人小說《封神榜》則更發揮其說,因而乃成為妖媚工謗的女子主詈稱。 在中國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也是發生在漢代,就是被妖精化,在 “物老為怪” 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狐狸不比龍鳳麒麟,是很難保住它的神聖地位的。儘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經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經,不免胡作非為,就像沒成正果之前的孫猴子一樣。不過在唐代人的觀念裡,最厲害的天狐 —— 九尾天狐卻仍保持著正派風範。可惜九尾狐的光榮史終究是要結束的,只不過因為它神通最大比別的狐結束得晚一些,也正因為它神通最大,當它被妖精化後也就成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況《儒林公議》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詐,善於 “媚惑” 皇帝,所以 “時人目為九尾狐”,可見九尾狐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是什么瑞狐、神狐,變成壞東西。而也在這個時期,中國遠古史上一個著名女人被說成是九尾狐,而且傳到日本,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宋趙令畴《侯鮭錄》卷八:“錢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號曰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繼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寫的《狐媚記》,其中說 “殷之妲己為九尾狐”。《狐媚記》記日本康和三年(1101 年)事,相當於宋徽宗時期,可見在此前中國已經有這種說法了。其實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經把 “能喪人家覆人國” 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當九尾狐變成妖精時,妲己這個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國喪身的王妃被說成是九尾狐精,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說是超級狐妖的完美結合。在小說中的描寫,則是由元代講史話本《武王伐纣書》開了頭,再由明代長篇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廣而大之。 在《武王伐纣書》中,吸盡妲己魂魄元氣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為妲己的是隻 “九尾金毛狐子”。妲己的結局是在武王克殷後被姜太公用降妖鏡逼住現出原形,然後把她裝進袋子用木碓捣死。之所以費了這麼多周折,原來是因為行刑的刽子手讓她那 “千妖百媚妖眼” 撩撥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義》在《武王伐纣書》基礎上對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發揮,寫了她做的許多壞事。相反商纣王 “才兼文武” 並不那麼壞,而且外有忠臣良將,內有賢后淑妃,本來江山穩固得很,都是這個千年九尾狐狸精帶著九頭雉雞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 “真性”。有趣的是妲己被斬時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寫,比《武王伐纣書》更為生動細致。小說極力渲染她如何如何 “嬌滴滴” 地把行刑軍士迷得 “軟痴痴攤作一堆”,最後還是姜子牙用寶貝葫蘆取了她的首級。《封神演義》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來關於淫婦型狐妖媚人的觀念推向極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觀念推向極致,也把女色禁忌觀念和 “從來女色多亡國” 的女禍觀念推向極致。 其它記載 《山海經》記載九尾狐有食人的特性,那麼它不能定義為靈獸,靈獸只有人食它的份,它是不食人的,也有學者認為,九尾狐能食人只能說明它能威脅敵人,這恰能體現保護神的特性,再結合後來的衍生出來的故事,九尾狐實際上是渴望人類生活的,白狐若想幻化為人,要經歷千年的修行,傳說狐狸修行一百年才多出一個尾巴,修行千年才長出九尾來,而只有九尾才能幻化為人類。正是由於東夷人對狐仙的特殊感情,才成就了 < 聊齋 > 的獨特成就和蒲松齡的極大成功。 此後還有一些小說寫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說《狐狸緣》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後被呂洞賓收服,割掉她八條尾巴。晚清小說《九尾狐》不是寫狐妖而是寫妓女 —— 妓女胡寶玉綽號九尾狐。小說說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尋常之狐尤為厲害”,所以拿來比胡寶玉這 “一個極淫蕩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體的觀念,妓就是狐,最壞的妓當然是九尾狐。 從九尾狐塗山女到九尾狐妲己,九尾狐的神聖和光榮徹底喪失了,九尾狐成為最淫最媚最壞的女人的象徵。當《金瓶梅》中西門慶的大老婆吳月娘罵小老婆潘金蓮是 “九條尾的狐狸精” 時,你會知道這是多麼刻毒的咒骂了。
狐蹤魅影 九尾狐在仙界是極稀罕的種族,很少過群居生活,喜好隱蔽於山谷,一般分散在仙界各層,許多人終其一生甚至連妖狐的面也未曾見著。盛傳妖狐具絕世之容姿,蓋世之智能,而妖狐的皮毛更是珍品中的极品,其中享譽最高的又屬九尾狐狸。只出沒於高山嚴寒地帶,一般小妖狐誕下一百年後既可化為人形,無一不是絕貌傾城。九尾狐的皮毛為淡若無色的淡白,眼瞳為血的深紅,銀白色的九尾狐,皮毛如月華般清濯明淨的銀色,皎潔出塵。 九尾狐出沒時有一個特徵,是會有沙沙聲,像是雞毛撢子擦過紫檀木桌面的聲音。因為狐狸練成人形,最難修煉的,就是狐狸尾巴!尾巴有九條,既顯示了它狐媚的深厚功底,又暗示了它向人類借助陽氣時的困難,因為尾巴的繁複很容易使其露出馬腳。因此,其尾巴的構造恰恰符合古文化的辯證法:能力越高,麻煩就越多。 在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都有關於九尾狐的傳說。相傳當狐狸精的尾巴是儲存靈氣的地方,當狐狸精吸收了足夠的靈氣,尾巴就會一分為二,到最終裂變成為九條尾巴。當狐狸精擁有九條尾巴之後,就會有不死之身。 九尾狐要想變成人,需要吃掉 100 個人類肝臟。有個傳說,當九尾狐為了第 100 個肝臟要去誘惑一個男人時,如果那個男人向曾經接受他幫助的動物或是鬼求助,就可以把九尾狐擊敗。 九尾狐每一百年就會有一個尾巴出現。當九條尾巴齊全的時候,再過 100 年,也就是說九尾狐活了 1000 年之後,這個九尾狐就可以變成人。所以,活了 1000 年的九尾狐是已經吃了 100 個男人的肝臟後而變成的美麗女人。當它吃了第 100 個肝臟後,就可以以人的身份活下去。但是故事裡的九尾狐往往在要吃第 100 個肝臟的時候而失敗。 九尾狐的名聲之所以出現道德背反,還是源自它過於漂亮,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固然不是漂亮外貌的罪過,但引導漂亮走向的內在媚術,即使在幻影中也在不懈工作。這種媚術可以脫離皮囊的束縛,像風一樣刺肌砭髓,令人中諶。想想我們見到一個尤物後的感覺吧,她(他)一直活在你的骨頭裡,其狀庶幾近之。 有學者指出,九尾狐可能是赤狐中的華南亞種,因為此狐的尾巴蓬大如九尾,因為可以參照大靈貓的異名 —— 九節狸、小熊貓的異名 —— 九節狼來印證,故而九尾狐可能是九節尾狐的省寫。這種考證在濕氣彌漫的狐狸之路上是毫無必要的,近似用水平儀去校正 “大漠孤煙直” 的真偽。
幽幻傳說 白狐的前世是九尾白狐。